百舸争流千帆竞 借海扬帆奋者先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在课本中背过古诗词,但是过不了多久有些人就忘记了,很多人都很好奇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的竞争很激烈,所以是适者生存,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更加努力。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里面的: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庸》其实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时间了。当然在诸多的儒家学说之中,也是地位比较崇高的,尤其是在中国古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相关内容
-
一双手套还是一副
一双手套还是一副,,一、一双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举例如下:1、《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2、《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唐儿歌》(唐-李贺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4、《正红旗下》(老舍):“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二、一幅【出处】:《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 唐 李贤...
-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_孔子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_孔子,,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
-
大学之道八条目是指
大学之道八条目是指,,三纲领八条目是指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简介:中国宋明理学家对《礼记·大学》的中心论点所作的概括。朱熹在他所著的中,把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
-
园囿
园囿,,园囿:园林。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意思是毁坏良田来营造园林,使人民断了衣食来源。《孟子·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孟子·滕文公下》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这一篇较完整地体现了孟子的历史观。孟子的目光在上溯历史的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看得十分透彻,他概括为“圣王不作,诸...
-
怀疑与学问好词好句
怀疑与学问好词好句,,《怀疑与学问》好词:1.譬如:比如,例如。2.视察:察看,审察。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
-
大学之道是哪本书上的
大学之道是哪本书上的,,“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
劝学500字作文
劝学500字作文,,荀子,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现存的《荀子》有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都是荀子自己所作。今天,我就读了其中的《劝学》这篇文章。它从“积土成山”这样的小道理出发,为我们讲了一个学习要锲而不舍的道理,它使我感触颇深。“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我读完这篇文章后一直念念不忘的词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不错。...
-
孙权劝学劝的是谁
孙权劝学劝的是谁,,孙权劝学劝的是吕蒙。《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孙权劝学的意思: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
-
荀子劝学篇
荀子劝学篇,,《劝学篇》选自《荀子》,题目意为鼓励学习。现如今,物质是极大的丰富了,知识也是极大的丰富,在物欲面前,孩子总容易“乐不思蜀”沉迷享受,到最后是“玩物丧志”,内心的空乏是最大的贫穷,对人生和家庭是不利的。荀子属于儒家学派,是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在人性论上,荀子强调后天学习和教化的重要;在政治上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并用;在哲学上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提出...
-
司马光爱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爱书原文及翻译,,司马光爱书原文:司马温公独乐园[1]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率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
-
大学之道内修和外治指什么
大学之道内修和外治指什么,,《四书五经》之大学里面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扩展资料:“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
-
大学之道乃圣人之学不为己安为天下人安
大学之道乃圣人之学不为己安为天下人安,,出处:《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相传是曾子所作。《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这里不做过多介绍)。《大学》自南宋之后,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四书”在历史上是有相当高的地位的,这一点不可小觑,在宋代可是必读的,就像西方人必读圣经一样,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教科书。而《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更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原文、注释及翻译虽有嘉肴(1)——实践出真知【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强(qiang...
-
《礼记》二则10个实词 ,10个虚词
《礼记》二则10个实词 ,10个虚词,,《礼记》二则字词知识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礼记》二则字词知识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礼记》二则字词知识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选贤与能(“与”同“举”,选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
-
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
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物种起源》全书共有15章,最前面有史略和绪论。作者在绪论后介绍了创作和出版经过并大胆说明了自己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批判了创造论的观点。此后从第1章到第15章分别谈论的是:家养状况下的变异、自然状况下的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变异的法则、学说的难点、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本能、杂种性质。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续...
-
礼记·大学之道赏析
礼记·大学之道赏析,,赏析:本文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可以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就等于抓住了一把...
-
物种起源第一章主要内容
物种起源第一章主要内容,,《物种起源》全书共有15章,最前面有史略和绪论。作者在绪论后介绍了创作和出版经过并大胆说明了自己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批判了创造论的观点。此后从第1章到第15章分别谈论的是:家养状况下的变异、自然状况下的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变异的法则、学说的难点、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本能、杂种性质。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续前...
-
物种起源少儿版读后感
物种起源少儿版读后感,,暑假里,我买了一本由达尔文著、舒德干等人译的《物种起源》,这是一部影响人类科学发展进程的绝世经典,我一直希望能一睹这本百年巨著的风采,终于有闲暇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番。全书分为以下十五章:1.家养状态下的变异、2.自然状态下的变异、3.生存斗争、4.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5.变异的法则、6.本学说只难点及其解释、7.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8.本能、9.杂种性质、10.地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