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祈福
登高祈福诗句:
1、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李贺《句》
2、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3、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4、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5、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6、元九逢元九,登高载酒来。相沿成美俗,共跻此春台。游盛知年富,饮稀觉岁灾。醉人还少见,况说赋诗才。——李冰如《元九登高题》
7、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8、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相关内容
-
登高故事
登高故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①渚:水中小块陆地。②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③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④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⑤万里:指远离故乡。⑥百年: 这里借指晚年。⑦艰难: 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⑧苦恨:极其遗憾。苦,极⑨繁霜鬓:像厚重白霜...
-
登高其三
登高其三,,《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
-
登高赋
登高赋,,诗文赏析: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试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陶渊明于公元405...
-
登高赏析
登高赏析,,这是作者站在高台之上,看到、听到的。诗人描写的主要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风急、快,突出风的迅猛。风儿急急而去,是那样的无情。无人陪伴已觉可悲,连那风儿也好像故意欺负作者,匆匆离作者而去,可以想见此时他那悲苦的心境。天高带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登上高台的人是何等的渺小。作者用啸声,并且是哀凄的啸声。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哀凄之声让人动容,声声刺透他那几近破碎的...
-
元旦登高
元旦登高,,新年登高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以“新年步步登高、节节向上攀”的美好寓意为主题,成为全国每年元旦传统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和庆祝新年来到的传统节目。“新年登高望远,一年好运气!”既健身又可以图个好彩头。江山作为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的南区中心会场,与北京八达岭北区中心会场遥相呼应,形成了“长城壮美,江山多娇”的壮观场面。这项活动从北京扩展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参加人群越来越多‘参与人群...
-
登高教学
登高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2.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合作探究品析景、情的关系,体会“即景伤怀”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三、教学方法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
-
登高韵脚
登高韵脚,,杜甫这首诗的韵脚:哀、回、来、台、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
-
登山古诗杜甫
登山古诗杜甫,,《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
-
登高作品简介
登高作品简介,,《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
-
登高注释
登高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边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
-
登高远眺
登高远眺,,比喻站在高处向远方张望,一般是用指亲人外出,家人盼望早日归来的意思。 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扩展资料: 【拼音】[ dēng gāo yuǎn tiào ]【近义词】: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反义词】: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家人盼望早日归来。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成语解释 比喻站在高处向远方张望,一般是用指亲人外出,...
-
登高400字
登高400字,,九月菊花飘香。落叶纷飞,我们迎来了重阳节,这也是登高节,我和哥哥,姐姐们第一次到凤凰山登高。真是感触颇深。登高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准备,一人带一瓶矿泉水,还拿着可口的零食。心想一边爬山一边享受美味,真是幸福!当然,我们每人手中都有塑料袋,垃圾会丢在塑料袋中,这样就不会破坏凤凰山秀丽的风景了。刚到山下,这里早就挤得水泄不通了,来登高的人真不少。有三五成群洋溢幸福的家人;有成伙结队活泼调皮...
-
登高的艺术特色鉴赏
登高的艺术特色鉴赏,,《登高》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公元765年,他的老友严武辞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况愈下,只好离开经营五六年的成都草堂南下。本想直达夔州,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当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个年头,可能还得四处漂泊。就在这三个年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难,身体也非常不好。因此...
-
每逢佳节倍思亲写的是哪个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写的是哪个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指的是重阳节。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是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尤其是重阳节,在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维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亲人手挽着手,头插着茱萸登高远眺的情景呢?这个佳节更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想念家乡亲人之情。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在异乡为...
-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泰山吟》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泰山吟》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而全诗六首从整体上展示了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体悟到这是寄寓着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之山。其一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翻译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翻译,,意思是登上高山,远望天地间的壮观景象,长江悠悠向东流去,永不回还。此诗可分三段。开头六句自我写照,可称序曲,为第一段;从“庐 山秀出南斗旁”至“白波九道流雪山”为第二段,正面写庐山之景,亦即题中的“庐山谣”,“好为庐山谣”至末,是抒写游仙之情。“谣”即“歌”,是一首歌唱庐山的歌行体诗。卢侍御虚舟,即殿中侍御史卢御舟。李华《三贤论》云:“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意思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意思,,意思是如果想要知道古往今来兴亡交替的一些事情或规律,看一看洛阳城就知道了,这首诗其实是凭吊洛阳旧城的,是对朝代兴亡更替所发出来的一种感慨。这两句诗是出自于宋代时期著名诗人司马光所作的一首古诗,古诗叫做《过故洛阳城》,而他所说的洛阳古城指的是魏洛阳古城,与隋唐时期的洛阳古城。洛阳到现在都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城市,洛阳一直被称作是十三朝古都,其历史文化底蕴是特别浓厚...
-
登高空间时间两个角度
登高空间时间两个角度,,杜甫《登高》中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表达诗人老病孤愁的苍凉心情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