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最典型的是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

《留侯论》是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一篇议论文。一共有七个段落。第一段提出中心观点,第二至第五段是《张良进履》的故事,并且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再次分析,第六段讲述张良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最后一段引用《史记》对张良的评价。

首先第一段开篇立论鲜明,提出了全篇的中心论点——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接下来以张良为主人公,对「忍」展开了论述,「捕捉到张良人生的成功标配——『能忍』。」

在第二段里,苏轼对《张良进履》提出了新的立意。根据史书记载,桥上老人是神仙怪物,是来给张良送兵书以此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千年之后,苏轼大胆提出个人见解,认为圯上老人并非司马迁之所谓『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的出现是有意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意不在授书。」苏轼独辟蹊径,提出了两个新意,无非是为了围绕「忍」的主题。第三段至第四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例举了张良狙击秦王与进履受书的两件事。当韩国灭亡时,秦国正强盛。张良因忍受不了丧国之痛与对秦王的愤怒之情,为了一时之快想要狙击秦王,然而并没有成功。幸好张良狙击失败后逃跑的快,并且因为清秀的外表并没有引起秦王的注意,逃过了军队的抓捕,否则张良就要为他的图一时之快而付出性命了。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但却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这是桥上老人为他感到惋惜的地方。但张良忍受住了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所以老人认为他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老人说:「孺子可教也。」 ,并且给予张良注入自己毕生心血的书——《太公兵法》,以此帮助张良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第五段则是用了类比论证,举郑襄公与越王的事例,前者忍辱脱衣牵羊迎接庄王能退敌,后者忍辱到吴国做奴仆能复国。在此处类比两位都与张良一样,有着能忍的质量,从而成大事的人。作者借此进一步强调「能忍」的强调性。跟着又提到老人授张良书籍,再次强调老人授书的原因,就是因为张良能「忍小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