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过去的教学经验证明,将本文当作游记来讲是讲不好的,将苏轼此举上升到“实践精神”,也显得不甚恰当。本文是一篇考察记,开头说作者对郦说和李说的怀疑,正是交代考察的缘起;中间记“游程”也是先访寺僧,后游绝壁,这是为考察目的而安排的;待到考察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提游览之事,而着重抒发议论。按照考察记的要求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才会显得顺理成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余方心动欲还……古之人不余欺也”这一部分。突出这个重点,可以带动文章的全局。

对“预习提示”中“未能进一步从‘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一句要作点解释——苏轼是在六月江水上涨之时去的。不可能看出山形。要防止学生因此引起思想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