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媒介即信息
使用一种媒介时,他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比个人用这个媒介具体做什么更加重要。人们开始打电话、听广播、看电视、用网络的时候,世界就一次接一次地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一般不是由他们所说、所见、所闻的内容引起的——所有这些东西都被无情地碾压成一个论点:内容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他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思想的看门狗理论”:内容夺走我们的注意力,损害我们对媒介的理解,甚至损害我们对媒介的感知,损害我们对媒介周围一切的感知。
当媒介被内容遮蔽时,媒介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但为什么媒介”内容“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换言之,媒介的内容宛若“滋味鲜美”的肉,他支配我们的思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觉不到眼前这种媒介的深层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正是此前的一种媒介,一种被驯化的、看不见的一种媒介,就像是已经被驯化了的狗,规规矩矩地躺在眼前的地毯上。内容并非不重要,它也许还是审视媒介及其影响的最好的办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是电影的内容,电影和连续剧是电视的内容,而网络的内容,是所有的媒介,甚至,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是其内容。
先谈一下“许多媒介”:文字到互联网上“出游”时,它和原来的文字有所不同。差别之一就是,它更加容易解释清楚。自从欧洲人开始用印刷机以来,文字从隐逸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走到了光天化日之下,进而,它们被推进到更加显赫的位置,这产生了一种深刻而民主的结果:文字成为公众越来越容易利用的东西了。
“使用者是内容”[,在引入“人”这一变量时,我们有必要做一下“光照射”与“光透射”的区别:光照射从银幕弹回来或者反射回来,它是“热”的,不要求人的积极参与;光照射是从屏幕背后射出来的,是“冷”的,它要求人积极参与。作为一种工具,它可以解释人与媒介的关系:人既是媒介内容的接受者,也是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但是人是一个群体,而作为媒介受众的“我”只是一个个体。我认为这种人的参与并不是理查兹谈到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是莱文森谈到的实时参与性,而是说人这个感知着作为实时的对话者成为互联网另一个参与者切身可感的另一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