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又称菌菇、木乃伊、生雪片草、鸡腿菇、肉蘑菇、雪菇、金针菇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食用菌可分为鲜品、熟品三种类型,其中鲜品是最主要的一类蘑菇。蘑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或食用价值潜力,还能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我国蘑菇资源丰富,栽培面积大,蘑菇品种多,栽培技术水平高,在我国东部地区已成为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产业。但我国传统温室栽培香菇、羊肚菌等已有百年历史,而且技术不够成熟可靠,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遇到了很大瓶颈,现已发展成国内食用菌产业中栽培品种最多、栽培技术最成熟、栽培设备最先进、栽培面积最大、最具市场竞争力、效益最好、经济效益最高、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之一。

一、栽培方式

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一般采用大棚栽培蘑菇。其栽培方式包括散点播种、条带播种或网带播种等方式,最适合于大面积的生产使用。散点播种:利用秸秆、稻草等秸杆或麦秸、玉米芯等原料制粒;然后在表面覆一层10厘米厚的细沙或干草。在菌袋中铺一层稻草,上覆盖约一厘米厚、1厘米左右粗的稻草,上覆盖稻草1厘米左右,覆盖厚度为10~20厘米左右。然后用麦秸作好垄,垄距15~20厘米;每隔1~2米插一根直径为3厘米的竹竿。垄高15~20厘米,以利于喷水蒸发;畦面留1厘米宽的排水沟。再覆盖一层秸秆或稻草。注意:大棚菇菌袋铺草要密、无杂草。畦面要求平整、坚实、不积水、地面见干即洒水。铺膜前在膜上铺一层稻草或地膜;最后覆盖薄膜和黑色地膜。一般情况下不需覆盖培养料或稻草栽培成本低、成活率高.对小规模种植、出菇面积较大的生产单位如农户,可以采用散点播种或网带播种方式栽培(按层铺);也可以采用点播法;最后再盖上一层稻草、玉米秸或麦秸等即可。如果采用撒播方式栽培蘑菇则由于菌丝生长所需温度较高,不利于培养料的充分发酵产菌,出菇期生长也受到一定限制;若温度低于15℃时可使用增温设备或人工降温至22℃左右可进行栽培;当气温在25℃~30℃时即开始出菇并成熟。生产中采用此法多为理想品种。建议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改进蘑菇生产技术,扩大栽培面积。由于食用菌价格高、生产周期长是传统栽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建议在保护地内推广蘑菇栽培方法不受季节影响能保证正常产出菌菇等食用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土壤疏松透气、保水性好、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含量高、含氮量高且排水性好

一、栽培方式

二、菌种选用

选用成熟优良菌种做栽培用,具有抗低温、抗逆性强、耐热性好、菌丝生长速度快、抗杂菌、产量高的特点。一般选用“玉溪”2号菌种(品系)和“玉菇2号”等。其中“玉菇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选育出的一类新型双倍体菇菌株,可生产出抗多种致病性杂菌、耐热性强、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其菌丝体发育不良、长势弱、抗病性差。利用该菌株所生产的食用菌抗病虫、抗逆性强及产量高、抗逆性强、耐干旱、耐寒、耐盐碱等优良特性,适于在温室中栽培。选用了“玉菇2号”为抗高温生物素菌种(品系)、抗高温能力强、出菇整齐、产量高、菌丝粗壮和菌丝成熟度、子实体健壮等特性优越、抗病虫能力强、适宜南方地区栽培等优点的优良品种。接种时间一般在4~7天之间,最适温度为20℃~30℃;培养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

二、菌种选用

三、管理

温度:菌丝生长阶段要保持20~25℃,在温度低于10℃或高于35℃时,菌丝就会停止生长;温度超过32℃时,菌丝就会生长;当气温超过35℃时,菌丝就会停止生长;当气温低于10℃时就要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0℃时则停止生长。湿度:栽培中要求无菌操作。如遇空气湿度大或室内湿度小时要保持50%~60%之间。温度过高会影响菌丝生长;温度过高又容易产生裂片菌、白粉病;高温天气菇菌大量死亡后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温。出菇时控制湿度70%~80%(相对湿度65%~90%)为宜。出菇期间应保持棚内通风透气;菇房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不能高于30℃;菇床温度在20~30℃的温度下为宜;棚内湿度控制在85%~90%。在菇房内温度、湿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时,蘑菇生长较快。

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