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风俗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意思是从今天起,太阳到达黄经215°时为雨水。雨水具有下注、蓄水、蒸腾水汽等诸多生理特征,此时降水稀少,天气多转晴,出现了“雨量渐增”的大好局面。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将逐渐增多,气温逐渐回升。在农事上是一年之中雨水最多、最湿冷的时节。

1、雨水节气吃春卷

“吃春卷”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习俗。雨水节气这天,人们要吃春卷。这是用面粉搓成圆球状或长条形,抹上各种馅料,用竹签穿起来蒸熟而成。也有用各种豆沙、鲜菜、鲜肉、虾仁等做成各种形状的馅料做出来的春卷。人们将春卷蒸熟后切成薄片,再放入馅料之中,最后用油将其炸熟即可食用。人们把吃春卷的习俗与吃元宵结合起来,叫做“吃春饼”。

2、雨水节气送吉祥

我国有很多地方有“送吉祥”的习俗,其中不乏“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送吉祥”之说。旧时上海地区有个习俗叫“送福”。送福的时间是每年雨水节气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在过去的农村过年里有很多很讲究的风俗,如放鞭炮和送福等。人们用红色纸扎成小人模样,插在门楣或窗户上,称为“小吉”或“小人春”。有的地区则把“小吉”放在竹筒里或木盒里,上边插上红纸做的小符,称“福薄大符”、“福薄小人”等小符,还要放些花生、芝麻等小零食在里面。这样送到家门口或门口上就是个大元宝,祝福来年福禄有余、平安吉祥!

3、雨水时节赏花

俗话说:“花开一季春常在,草绿一年。”意思是说,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那真是赏心悦目;春天,万物复苏,那就像是春天也带给人们幸福;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憧憬;春天,也给人们带来力量。春雨过后,百花都纷纷开放,为人们带来无限春色。因此“春回大地”就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古代诗人对此也曾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如:咏柳词:“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解冻后……万紫千红尽是春,无边丝雨细如丝。”宋代诗人陆游过零丁洋词:“野火烧不尽呀春风吹又生。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了……”这里就很好地描写出了一幅春回大地的图景,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春天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4、雨水节的习俗还有很多

古代,中国人有立春日、雨水、惊蛰的三候,在雨水节气人们会开始准备春装,同时会采集野菜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食物。民间认为吃了这三个节气菜,全年就会过上丰衣足食之瘾。在雨水节民间还会有迎雨神、点雨花、祭雨神的风俗。古时南方人也有雨水祭祖和点雨祭祀的习惯,这是非常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