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不变原理。在资本家掌握了大部分生产资料后,工人们的生产资料变成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占有方式,即由资本家直接占有。因而没有劳动收入,工人只能靠消费部分剩余价值来维持生活。这是资本家为剥削工人而制定的资本家必须达到的目标。但是,随着剩余利润积累量的增大,资本家必须从生产全部财产中抽出一定比例用于支付他们与劳动力相对立项目中的费用,并相应地转移到他们自己私人财产中,这就是所谓“剩余价值”。那么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劳动之间的联系呢?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资本所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的个别物品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其实现形式为货币的增殖。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的。资本积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速和膨胀。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资本积累、人口和商品供求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商品和劳动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情况日益严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创造出多少新产品,因此不可能再继续生产出多少剩余产品,从而无法满足生产总需求,导致生产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物价飞涨这一现象。由于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以及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剩余价值不断增加。

2、剩余价值不变原理

工人通过消费一定比例的劳动时间(一般为30分钟)获得了生产价值,由于有了这部分劳动时间,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工人在每小时工资所创造的价值比过去12小时或过去24小时内以全部剩余价值消费部分的总额还要多。也就是说,如果工人从一个人变成一家企业中的主人(或者一个人在一家公司中占有100%的股份),他就有了和资本家相对立的资本积累形式,即“工资积累”,工资增长不仅会使工人在工作时间和精力方面减少,而且还要为资本支付一定比例(如2~3倍)的货币报酬。由于工人将工资作为自己的货币来使用(即工资收入),他就能够消费自己所有剩余价值。所以劳动者使用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就业收入相当于其基本生活费(如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失业救济金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者有权在任何时候不受他人侵犯和剥削。

3、资本主义生产模式

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是指资本在企业中进行生产,并以资本家自己产品的价格为基准,对工人进行剥削。它建立在资本家的资本积累基础上。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实行剩余价值制度,资本家需要大量工资来维持其庞大的资本。其工人不得不忍受不合理的剥削或被剥削等情形。例如,法国的一家国有企业存在“五大罢工”。但这五个罢工是从内部引起和控制资本的剥削的,资本家为了保持他们自身利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