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是五言律诗吗
不是,律诗的格律要求严格,而且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这首诗是一位漂流异地失意的人,怀念他在家乡的妻子,写出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这便是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整篇运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情和景是诗歌的两个重要因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
相关内容
-
唐诗五首哪一首颈联不符合律诗要求
唐诗五首哪一首颈联不符合律诗要求,,唐诗五首里《黄鹤楼》颈联不符合律诗要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属于半对半不对,“不复返”和“空悠悠”对不上。从对仗的角度来看《黄鹤楼》虽然不是正格,但也是律诗别格的一种,颔联不对仗而全诗仅有颈联对仗的,被称之为蜂腰格。《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
-
唐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颔联不符合律诗要求
唐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颔联不符合律诗要求,,唐诗五首中崔颢的《黄鹤楼》的颔联不符合律诗要求。《黄鹤楼》唐·李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在晴天的时候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
-
唐诗五首哪一首颔联不符合律诗要求
唐诗五首哪一首颔联不符合律诗要求,,律诗有四联,按顺序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般情况下,律诗的颔联和颈联需要对仗,但也允许特殊情况存在。什么是对仗?对仗,可以简单理解成过年贴的“对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对仗的一联中的两句可称为“上下联”。对仗分为好几种,一般可分为“工对”、“宽对”、“流水对”等。...
-
边城表达的思想感情
边城表达的思想感情,,《边城思》表达了诗人客思之情。原文:“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意思是柳叶微黄,还未吐出细叶;绿水盈盈,苔衣尚未长成。春色搅动边城,客居异地的游子也开始思念家乡。前三句,写早春的秀媚,倏然一转,心情陡然黯淡下来,去国怀想之思,蓦地涌上心头,“客思故乡来”,由于思念故乡的山水、亲人,异乡作客之悲,才在心中荡漾开来。对良辰美景,而竟不能移游子之思,是见客思...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这是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无名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2、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
-
蔚蓝的王国是几年级课文
蔚蓝的王国是几年级课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课文 作者:屠格涅夫。简介:作者屠格涅夫。他习惯在散文中用虚拟情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与抽象理念,让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他在《鸽子》中编造了一个鸽子与暴风雨的美丽故事,用暴风雨的狂躁来反衬鸽子心底的安宁,抒写自己心底对宁静与亲情的渴望。他的《门槛》则用对一位女郎,即“一个圣人”跨过“门槛”的一种义无反顾的虚拟性描述,来表现自己对勇...
-
登高七言律诗第一
登高七言律诗第一,,《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
-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名家称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还有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的兴盛和衰败。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完美的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华丽的虚拟世界,使这本书成为20世...
-
京剧趣谈中实在的道具有哪些
京剧趣谈中实在的道具有哪些,,京剧趣谈京剧的道具有(真道具)比如(刀枪把子)也有(虚拟的道具)比如(马鞭的妙处,表现夸张的特点)。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京剧的道具,离不开刀枪把子。剧团把舞台上使用的‘刀’,叫‘刀劈子’,把‘枪’...
-
京剧趣谈马鞭主要内容20字
京剧趣谈马鞭主要内容20字,,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虚拟道具的妙处。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诗歌的形式有非常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律诗和绝句了,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律诗一般每一首都8句,每句5个字的诗叫做五言律诗,简称叫做五律,如果是每句7个字的话,那么这种律诗叫做七言律诗,因为每句诗都是七个字的,所以简称又叫做七律,而相对于律诗来说,绝句每首仅仅只有4句,每句5个字,简称为五绝,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五言绝句,如果是每句7个字的绝句,那么就叫...
-
书愤中作者有哪四愤
书愤中作者有哪四愤,,《书愤》中作者的四愤有:世事艰、空自许、鬓先衰、国无人。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放的风格。《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
-
涉江采芙蓉背景
涉江采芙蓉背景,,《涉江采芙蓉》创作背景: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
涉江采芙蓉体裁
涉江采芙蓉体裁,,《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
-
涉江采芙蓉悬想手法
涉江采芙蓉悬想手法,,它是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衬写诗人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往往婉转含蓄,意境深邃,虚实相生,别有韵致,可谓颇具匠心。《涉江采芙蓉》便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对写法”让构思虚实结合、双向突显《涉江采芙蓉》虽旨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但开篇“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在江南民歌里是“夫容”的谐音,由此可见前四句是女子口吻——一位女子于江南水乡中采摘着许多芳美的花草,准备送给自己的...
-
涉江采芙蓉人物形象分析
涉江采芙蓉人物形象分析,,“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涉江采芙蓉导入
涉江采芙蓉导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送人折柳送别是古人表达思念惜别情感的常见方式。一位年轻的女子,趟过清澈的溪流,到开满鲜花芳草的河对岸采摘一束芙蓉花,送给即将远行的心上人,这是怎样优美的画面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涉江采芙蓉》,欣赏这种美丽而带有忧伤的画面,体会她的细腻的情思。《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
-
涉江采芙蓉下一句
涉江采芙蓉下一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