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欣赏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田园诗情》全文,答题。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2、从哪里看出傍晚时的寂静?用简洁的语言写几点。
3、“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这句话中把比作
。文中打这样的比方是为了什么?
4、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
5、“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答案:
1、寂静。平静。
2、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3、草原。天堂。充分体现出草原上的美好欢乐。
4、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5、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相关内容
-
永远的白衣战士反义词
永远的白衣战士反义词,,反义词:恶化的反义词是好转。烦躁不安的反义词是镇定自若。通畅的反义词是堵塞。斩钉截铁的反义词是犹豫不决。《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整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晰;重点描述人物的事迹,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课文...
-
田园诗情悬念导入
田园诗情悬念导入,,(一)直接导入新课,简洁明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教师直接说出课题的主要内容,直接接触学生的情感、思维,然后带领学生逐步地去欣赏。直接导入新课,直接明了,简洁易懂,能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二)应用成语、竞猜谜语及讲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的成语包含很多典故、传说,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出示一个成语,学生就会对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内容产生联想,愿意去想、去...
-
田园诗情为什么只写了牧场
田园诗情为什么只写了牧场,,主要原因就是要突出荷兰田园景色特点, 而牧场的那种宁静,是荷兰人对马牛羊等各种生物的尊重。田园诗情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万世荣译。作者恰佩克(1890—1938),捷克作家。主要作品有科幻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专制工厂》《鲵鱼之乱》和散文集《英国通信》等。这篇文章表达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以及表现出自己内心的豁达与爽朗。这...
-
白杨礼赞白杨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白杨的象征意义,,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象征了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
老师领进门感悟
老师领进门感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领进门》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老师领进门》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刘绍棠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何以有感激?只有找到了“感激”的内涵,我们才能从中读懂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
-
敬业与乐业结构
敬业与乐业结构,,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2、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3、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赏析:这是一篇宣讲人生与...
-
肖邦故园阅读理解
肖邦故园阅读理解,,肖邦故园阅读理解: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涌来,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香醉人的玉浆。当人们在秋季或者夏季的周末,来到这小屋的周围,静静地倾听室内的钢琴演奏的时候,再也没有比它更动人的景象了。世界上最杰出的钢琴家都把能在这间房子里弹奏一曲肖邦的作品,表示对这圣地的敬意,引为莫大的荣幸。那时,房前屋后往往挤满了听众,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新来的听众,他们是第一次来此领略肖邦的天才所...
-
敬业与乐业作者简介
敬业与乐业作者简介,,《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
-
田园诗情哪里描写了声音
田园诗情哪里描写了声音,,有鸡鸣狗叫,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处:1、充满乡村田园气息;2、以声衬静,衬托乡村生活的恬静。《田园诗情》作者:[捷]卡尔·恰彼克荷兰人,《田园诗情》主要描写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主要景物有:一条条运河,绿色低地,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碧绿色的低地,成群的骏马,白色的绵羊,绿色草原...
-
白杨礼赞人教版
白杨礼赞人教版,,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
-
春酒教学反思简短
春酒教学反思简短,,《春酒》教学得与失这篇课文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作为远离大陆的一代人思乡之情最浓,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品味文中的人情美,领悟人情中和谐的风俗美 。教学重点是 通过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思想感情和语言韵味 ,感受家园的温馨美好,理解文章的思乡主题 。一、课文的导入用琦君的话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
-
行胜于言,质胜于画的意思
行胜于言,质胜于画的意思,,行胜于言,质胜于画这句话相信都不会太陌生,可是真正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行胜于言,质胜于画的意思就是说少说多做,不是不说而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无论是才华和外表都非常重要,用心交友不能虚伪做作,敢于直言。其中行就是实践,言就是理论,理论和实践这两种是属于相互促进,还会有因果关系,如果想要去表达爱情,应该先用语言给表达出来,然后用行动实践...
-
田园诗情是一篇什么的文章
田园诗情是一篇什么的文章,,一篇散文。《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田园诗情”这个名字,用来作为标题再合适不过了。它满溢着田园的自然风情,写出了诗画的高雅艺术,又处处充盈着真情实感的点缀,每一个句子都富有天然的情趣。原文节选: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
-
爱如茉莉案例分析
爱如茉莉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爱如茉莉》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的第16课,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住院生病,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
-
白杨礼赞6-8
白杨礼赞6-8,,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
-
去年的树内容
去年的树内容,,主要讲: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冬天,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和树约好了春天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等小鸟回来,树却不在了。小鸟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的只是一团灯火。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虽然听歌的并不是树,但每个读过这个童话的人都被小鸟所感动,因为它实现了对朋友的承诺。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
-
爱如茉莉阅读答案
爱如茉莉阅读答案,,16、文章标题“爱如茉莉”,的含义是什么。(2分)17、文中(1)处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8、文中(2)处划线句子是对爸爸的动作描写,写出来“爸爸”(描写的作用)(2分)19、文中(3)处是写妈妈说的话,请你根据文中的意思,想一想,“妈妈”此时此刻最有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20、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幸福,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
-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著名的杂剧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著名的杂剧,,《长亭送别》选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杰出的。由于王实甫既能熟练地驾驭民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