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讲了一件什么事

《河中石兽》讲了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石兽沉落河 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 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河中石兽》分段,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1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第2段):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第3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第4段):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河中石兽》节奏划分节奏: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人物性格:

(1)寺僧:有责任心,毅力坚定,经验不足。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2)讲学家:傲慢,自以为是,自恃博才,一知半解。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3)老河兵:自信,直爽,善于实践,一针见血。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流水、沙石的特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地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