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讲解

这句古语,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

首先解释一下“四书”的概念。“四书五经”这个词经常被提起,一般用在形容众多的经典书籍,其实,这个词里是包括了一共十一种儒家经典著作。

而其中的“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经典,涵盖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宋元以来,这四部书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了莘莘学子的教科书。可以说,“四书”代表着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最主流的思想智慧。

而《大学》,过去是在“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是《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由此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

什么叫“大学之道”呢?这里谈到的“大学”,和我们今天普遍所指的高等学府大学概念不是一回事。儒家强调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能开始研习“大学”,就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就要求着君子之德的遵守、就开启着光明大道的修行。

所以《大学》开篇的“三纲领”,就是对于“大人之学”的三项总要求。

我们今天的高校学生重温这句话,就是提醒全国所有已经迈过十八岁成人年龄、已经完成成人礼仪式的青年学生,应该去真正成熟地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