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介绍作者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⑴蔡文姬:我国第一位女诗人,东汉末年人,代表作是《悲愤诗》。

⑵李清照: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宋代人,代表作有《如梦令》等词。

⑶丁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该作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2.请一位学生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教师作以下的补充。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积累)字音和词义。

3、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

A、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这九个字,言简意丰,三句话,三个内容,层层的递进。

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B、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在课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读过哪些书?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C、这些书是作者在什么时候读的?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幼时、少年时。时间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幼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

D、冰心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分别给作者怎样的切身感受呢?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

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2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3《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4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

5《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6《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7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教师:同学们,作者这些或喜或悲或愤怒的情感变化是随着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读书的益处,因此“读书好”好在哪?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板书:获得美感(愉悦身心,陶冶情感)

教师:除了这一方面的好处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益处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板书: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板书:有助写作(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板书:提高修养

四、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