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唐杜甫教案
![客至唐杜甫教案](https://www.zdzd.net/z/no/96.jpg)
教案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
1、解题:“喜崔明府相过”中的'“相过”如何理解?
明确:拜访我
2、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3、“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4、如何理解颔联?
明确: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请写出此联含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5、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6、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友情深厚
7、尾联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明确:肯与临翁相对饮?(酒兴渐增,邀临翁对饮,达到兴奋的高潮)
板书
孤独——欣喜——兴奋(高潮)
相关内容
-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设想。过去的教学经验证明,将本文当作游记来讲是讲不好的,将苏轼此举上升到“实践精神”,也显得不甚恰当。本文是一篇考察记,开头说作者对郦说和李说的怀疑,正是交代考察的缘起;中间记“游程”也是先访寺僧,后游绝壁,这是为考察目的而安排的;待到考察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提游览之事,而着重抒发议论。按照考察记...
-
陋室铭45分钟教学设计
陋室铭45分钟教学设计,,(一)、导入: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是指哪几种植物吗?(松竹梅,梅兰竹菊)他们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呢?这是因为松树四季常青,竹子谦逊高洁,梅花不畏严寒,文人雅士们借写梅兰竹菊可以表现自已纯洁坚定、不媚世俗的品格,出尘不染、安贫乐道的节操。名士文人对某些事物的特别喜爱,使梅兰竹菊、松柏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即使是石灰和简陋的房子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
-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教学难点:理...
-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
-
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教学目的:1、 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2、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1、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2、 形象生动的说明;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熊猫的图片(二)预习课文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
-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1、...
-
廉颇蔺相如列传考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考点,,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④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肉袒伏斧质...
-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说木叶》教学设计,,一、导入: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
-
客至反思
客至反思,,在刚刚结束的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做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杜甫的《客至》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给这节课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学会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客至》。围绕着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例学《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总结诗歌鉴赏的...
-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编辑本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编辑本段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南...
-
在柏林教学设计
在柏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小说,说清内容,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和难以弥合的创伤。2. 关注环境、人物和情节,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微型小说构思的巧妙。课前准备:接触学生,复习《桥》,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组建四人小组,落实组长。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引出战争1.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微型小说,一起读课题——《在柏林》。(板题)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你觉得文章...
-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七律.长征》。2、口述: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二、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教师提要求:1、标上段落序号。2、用“口”画出生字词,借助...
-
词两首教学反思
词两首教学反思,,词两首教学反思:《如梦令》这首词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如何理解词义,我带领学生把关注点聚焦在这幅插图上。细细观察这幅插图,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能用一个“美”字形容。整幅图展示了三个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个画面把整首词串联了起来,细品之下,我们不禁身临其境,羡慕词人李清照的悠闲自得与美好心境。抓住了这幅图,我就让学生把文本内容与画面有机结合,细微之处引...
-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一等奖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把握教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3、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4、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说理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理思维。二、重点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2、把握文中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
-
边境牧羊犬修剪毛发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毛发,修剪,步骤,牧羊犬,边境,毛发,修剪,步骤,牧羊犬,边境,走在街道上,我们看到边境牧羊犬被修饰的很漂亮时,我们总是很羡慕,现在只要我们学会了修剪技术,我们就可以让自家的边境牧羊犬变的更好一些,毛发是边牧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要给边境牧羊犬修剪毛发时要注意方法,如果修剪不当会使边境牧羊犬的外表不能得到修饰,同时会让边境牧羊犬产生自卑的感觉,饲养边境牧羊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对待它。1...
-
答司马谏议书字词
答司马谏议书字词,,(1)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主国政。次年为相.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2)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3)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4)窃...
-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
-
醉翁亭记5分钟背诵法
醉翁亭记5分钟背诵法,,1、段首字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背诵自以为已经熟练记忆的文言文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壳,怎么回忆也没头绪,但是只要- -经别人提示一下卡壳这段的开头字词,就能轻松背下去。2、省略部分文字背诵3、课文画面联想背诵4、按照写作顺序背诵5、按照课文翻译背诵。《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感人图画,...